2025年棉花科學灌溉技術指導意見
2025-05-16
作者: 來自: 節水農業技術處
一、西北內陸棉區
(一)基本情況。本區域包括新疆、甘肅河西走廊棉區,光熱資源豐富,一年一熟,種植區多為鹽堿地。當前大部墑情適宜
(二)灌溉建議。本區域為綠洲灌溉棉區,水源有保障。以地膜覆蓋為基礎,利用滴灌設備大力推廣膜下滴灌、干播濕出、水肥一體化技術,實現定時定位定量精準灌溉,充分滿足棉花生長發育需要,達到高產穩產目標。提倡采用小流量滴灌帶(滴頭流量≤2.0L/h),毛管布設在窄行棉花帶中間。棉花播種時同步完成滴灌毛管的鋪設,24小時內完成與干管、支管的連接,確保播種后48小時可進行滴水作業。
綜合考慮棉田苗情、土壤墑情、天氣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滴水時間、滴水量和滴水頻次。一般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10—12次,畝總滴水量為280—320 m3/畝。具體為:播種后48小時內及時滴出苗水10—20m3/畝,鹽堿重的棉田隨水滴施1.0—2.0 kg/畝腐殖酸類肥料,3—5天后補滴水10—20m3/畝。苗期以蹲苗促根下扎為主,不提倡滴水。蕾期—初花期滴水2—3次,在6月上旬開始第一次滴水,滴水量30m3/畝;第二次、三次滴水量20—25 m3/畝。7月花鈴期滴水3—4次,每次滴水量25—30m3/畝,8月份滴水2—3次,每次滴水量20m3/畝。
二、黃河流域棉區
(一)基本情況。本區域主要包括山東西南部和北部,河北南部(黑龍港地區),河南東部和北部及南陽盆地等棉花種植區,多分布在鹽堿地、旱薄地,低洼地,棉花以春季地膜覆蓋一年一熟種植為主。當前山東西南部、河南北部局地墑情不足。其他地區墑情適宜。
(二)灌溉建議。本區域水資源嚴重不足,降水季節性分布不均,多集中在6—8月。要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、合理補充灌溉為核心,推廣隔溝交替灌溉、噴灌、滴灌技術,促進棉花豐產。鹽堿地播前造墑可與淡水壓鹽結合,做到一水兩用。苗期一般不灌水,促根下扎。蕾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%,花鈴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%時及時補充灌溉,花鈴期結合灌水追肥。苗期、蕾期和花鈴期要合理化控,控制植株旺長。棉花耐旱怕澇,6—8月降雨較多,出現連陰雨后應及時清溝排水,避免棉株徒長,減少蕾鈴脫落。鹽堿地棉田每次噴灌增加10%水量淋洗鹽分。
可采取隔溝交替灌溉,即單溝間隔灌溉,下一輪灌溉上次未灌的壟溝,每次灌水量30—40m3/畝;噴灌,4月播種前噴灌15 m3/畝造墑,6月蕾期每次噴灌20—30m3/畝(避開中午高溫時段),吐絮期減少灌溉。根據土壤墑情和棉花生長階段調整噴灌強度,避免地流。滴灌,一膜一管(鹽堿地)或一膜兩管(普通田),一般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8—10次,總灌溉量200—300 m3/畝。鹽堿地苗期滴灌可少量高頻灌溉(如每次5—8 m3/畝,間隔3天)壓鹽至根系下層,蕾期適度控水促進根系下扎,后期集中供水保鈴重。
三、長江流域棉區
(一)基本情況。本區域主要包括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蘇和安徽淮河以南、四川盆地、河南南部棉花種植區。棉花多于4月中下旬育苗移栽,早熟品種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適墑直播。當前江西東北部、湖南南部局地低洼農田墑情過多。
(二)灌排建議。本區域降雨較多,但在花鈴期易出現伏旱。要堅持抗旱與防澇并重,灌溉與排水結合,抓好田間水分管理,促進棉花穩產豐產。棉花花鈴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%時及時補充灌溉,結合灌水追肥,增加棉花中后期的成鈴數和鈴重,提高產量。6—8月易發生連陰雨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,應及時清溝排澇,扶正棉株,天晴后及時中耕培土,做好病蟲害防治。本區域水源充足,發生旱情時,可采用溝灌方式進行灌溉。一般在株高30 cm時結合中耕和培土進行開溝,可長溝變短溝,方便小水細灌。降雨偏多地區應開挖配套排水溝,疏通棉田溝路,及時排澇降漬。洞庭湖和鄱陽湖棉區,地下水位較高,要保持三溝暢通,防止漬澇。
編輯:郝銳敏